温馨提示:医院医院,医院,(医保号:。医院,持卡即诊),患者直接持医保卡就可以挂号就医、实时结算,方便快捷。 现在的化验单越来越人性化了,列出结果的同时还会标明哪一项高了或者是低了,有时候还会打出一句,某某结果异常提醒临床医生注意之类的话,实在很到位。但是对于从事医学以外职业的人来说,化验单上的各个数值和各种名称项目,还是天书一样不知所云。 以下的这些是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的常规项目和正常值的参考,还有一些指标异常的含义或者可能性,可以帮我们简单地了解化验的结果。要注意,这都只能是参考,是这些常规检查的科普知识而已。真要象看“懂”,还是一定要请专业医生看才可以知道确切的问题所在,要是这么几句就能看“懂”能看病了,这医生也就太好当了。而且还有很多针对某些疾病的特殊检查等等,还要结合症状和临床体征,绝不是凭一两项结果就能有什么定论的。 血液常规检验: (1)血红蛋白(Hb): 参考值:男性~g/L\女性~g/L、新生儿~g/L。 贫血、白血病、大量失血及钩虫病等降低。 慢性缺氧(肺气肿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 (2)红细胞(RBC): 参考值男性4.0~5.5×/L,女性3.5~5.0×/L,新生儿6.0~7.5×/L。 临床意义和上面血红蛋白类似,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减少更为明显。 (3)白细胞(WBC): 参考值:成年人4~5.5×/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L,新生儿15~20×/L。 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能会有生理性的增加,不是这一项高了就肯定是有什么问题)。 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4)白细胞分类(DC):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5)血小板(PLT): 参考值:~×/L。 造血功能障碍(如急生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消耗增加(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时血小板减少;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时血小板增多。 (6)红细胞比积(Ht): 参考值:男性0.42~0.49(42%~49%),女性0.37~0.43和新生儿0.49~0.54。 失水和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增高。贫血或者血液稀释时下降。 (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参考值:成人79~fl,儿童73~89f1和新生儿可达fl。 用于贫血分类:增大为巨红细胞性贫血,减小为小细胞性贫血(如严重缺铁性贫血)和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 (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32ρg,新生儿可达40ρg。 用于贫血分类: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9)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G): 参考值:成人~g/L,儿童~g/L和新生儿可达g/L。 大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减少,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减小。 (1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参考值:0.11~0.16,成人。 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与不均一性贫血及大细胞均一与不均一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会有动态变化。 (11)网织红细胞(RC)计数: 参考值:成人0.5~1.5%,新生儿3.0%~6.0%. 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溶血性贫血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会增多,再性障碍贫血等骨髓抑制者减少. (12)红细胞沉降率(ESR): 参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60岁以上男女老人的上限分别为24和34mm/h. 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急性炎症、贫血及恶性肿瘤等增快。幼龄儿、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及60岁以上老人多会有生理性增快。 尿液常规检验: (1)尿蛋白(Pro)定性: 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微量。 阳性见于各种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性肾病变、肾淀粉样变、肾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剧烈运动后及高热等。 (2)尿红细胞(ERY或RID): 正常结果为阴性。 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结核、泌尿道肿瘤、多囊肾、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尿白细胞(WBC): 正常结果为阴性,镜检尿沉渣0~5个/HP(高倍镜视野)。 尿液中WBC增多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感染(肾盂肾炎、膀膛胱炎、尿道炎及前列腺炎等),急性肾小球炎可出现短期的白细胞尿。 (4)尿胆红素(BHL): 正常结果为阴性。 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时呈阳性,溶血性黄疸时呈阴性结果。 (5)尿胆原(UBG): 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弱阳性(1:20以下或小于0.2U/L)。 病毒性肝炎早期在黄疸出现前,尿胆原即可增高;溶血性黄疸时呈阳性或强阳性;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可呈阴性。 (6)尿糖(GIL): 正常结果为阴性(小于0.5mmoI/L)。 糖尿病时尿糖可在++至+++(27.8~mmoI/L)嗜铭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脑肿瘤等可增高。 (7)尿酮体(KET): 正常结果为阴性。 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饥饿、呕吐、腹泻等。 (8)尿沉渣镜检: 正常结果为WBC和BID同上述男性上皮细胞0~少量/HP,透明管型0—1/LP(低倍镜视野)。 在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并有较多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的出现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脓细胞是死亡的白细胞。 大致有些了解之后,就可以尽快知道自己检查的结果是否有异常,好能及时诊治或者继续详细检查,免得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时机。养病如养虎,还是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更大的问题。 -------------------------- 温馨提示: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