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高谦,俞靖龙 案例经过: 周末急诊抽血窗口又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个20岁左右小伙耷拉着脑袋,带着口罩,坐在窗口,抽血之后血常规初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22.85×10^9/L,淋巴细胞84%(图1),血小板计数85×10^9/L,报警提示异常淋巴细胞或原始细胞存在。同时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u/L(两个正常参考范围均小于64u/L)。镜检很多异常淋巴细胞,病人自述两周前出现麻疹,淋巴结肿大、咽喉疼痛、发热三天。难道会是白血病吗?还是EDTA管抽血造成的异淋假阳性?于是,我们跟病人说明情况,要求抽手指血(非抗凝血),并立即推片镜检,发现异淋12%,以Ⅱ型异淋为主(图2),那肝功能异常又是怎么回事呢?病人否认有乙肝病史。我们建议病人明天去血液内科门诊。6.12号患者挂号血液内科门诊,生化检测肝功能各指标均异常(图3),肾功能正常,EB病毒IgM抗体和IgG抗体均阳性,乙肝抗原抗体,甲肝、戊肝、丙肝抗体均阴性,最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给予阿昔洛韦口服进行抗病毒治疗。6.16挂号耳鼻喉科门诊,复查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14.1×10^9/L,淋巴细胞78%,血小板×10^9/L,异淋偶见。一周后,患者自述发热消退,淋巴结肿大、咽喉肿痛消失,两周后,复查血常规淋巴细胞68%,异淋未查见,肝功能恢复正常(图4)。由此我们推断该病人肝功能异常是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一过性肝功能损伤。 图1.患者血常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图2.箭头所示为Ⅱ型异淋 图3.患者6.12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图4.患者7.4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案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发热、咽喉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病程一般2-4周,预后良好。在本案例中,患者具有非常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发热,皮疹,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异常淋巴细胞大于10%,且EB病毒抗体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儿童,在成人中发病并不多见,且成人发病症状较明显。该患者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症状与急性白血病症状相似,而咽喉肿痛易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混淆,这时候实验室辅助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第一时间做出异淋大于10%的结果,给医生重要的鉴别诊断思路。合并EB病毒抗体的阳性提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而肝功能异常的结果,排除掉是甲乙丙戊肝引起的,可判定是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肝损伤。那么,该病为什么会引起肝功能损伤呢?原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发病机制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肝脏损害主要是肝区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有文献报道肝脏损害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1]该患者ALT,AST升高较明显,且有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白蛋白降低。医生未对其进行保肝治疗,在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到正常。同时,该患者伴有血小板轻度减少,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病毒感染造成血小板生成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脾肿大引起血小板在外周血中减少。 总结: 由此可见,在青少年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时候,若同时伴有淋巴细胞增高,异淋10%,一定要考虑到是否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单造成的。 参考文献 1.方在军,毛平惠,朱朝敏.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肝脏损害特点.中国当代儿科杂志.;5(2):-. 检验视界网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献礼国庆中科白癜风帮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