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感染性疾病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宠物随之增多,妊娠期感染性疾病重又悄然抬头,且未遭到足够重视。此类疾病不但危害孕妇健康,而且对胎儿也会产生严重影响。今天主要介绍3种妊娠期感染性疾病,旨在普及疾病知识,提高预防意识,避免不良影响产生。

1、妊娠期衣原体感染

CT是革兰氏染色阴性,对热不能耐受,56~60℃,5~10分钟便可灭活,经常使用消毒剂数分钟便可死亡。CT感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极其常见。我国发病率为14%~35.9%。发病率与性生活活跃、年龄有关。患者及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是传染源。CT感染以性传播为主,但通过手、眼或患者使用的器皿、衣物、器械、游泳池等媒介也可以传播。妊娠期可产生宫内、产道和产褥期感染,从而致使50%~70%胎儿和新生儿感染,以产道感染最多见。感染后1~2周出现CT-IgM,于5~8周消失;CT-IgG于感染后2~3周出现,10~12周后即消失。

衣原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孕妇感染后80%以上无明显症状,有10%表现为宫颈炎、前庭大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炎等。孕妇是CT感染的特殊人群,CT阳性孕妇,流产、死胎、胎膜早破、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CT阴性孕妇。孕妇感染CT后若不医治,约50%-70%的新生儿被感染,出现眼结膜炎和肺炎等。

因此所有孕妇初诊时,应做衣原体筛查,进行必要的防治:1、普及孕妇CT感染的筛查工作。2、对已感染者进行医治,预防胎婴儿的感染。3、对感染者性伴随时医治,即便性伴无症状也要医治,避免相互感染,影响医治效果。4、CT感染产妇在医治的同时应注意卫生,避免通过手、生活用品等接触感染婴儿,必要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若PCR反应阳性,或衣原体IgM阳性,提示处于感染期。应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后,开始药物医治的同时做人工流产,终止妊娠。若患者本人要求继续妊娠,则应及时进行常规药物医治,可以选择红霉素、罗红霉素等一类药物。

产时处理:妊娠晚期及分娩前,应再行衣原体检测,以指点产科处理。一般认为衣原体感染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对已确诊感染衣原体的孕妇,新生儿出身后,应常规进行脐血的衣原体检测。对产妇及新生儿衣原体阳性者,均应给予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的全身医治,以避免产后病率。

新生儿医治:常单纯采取红霉素眼膏,对沙眼衣原体结膜炎效果较差,而且不能阻挠咽喉部衣原体感染蔓延,炎症继续发展成为中耳炎及肺炎,所以应当全身用药。医治药物可选择红霉素,眼部的局部处理可选用红霉素眼膏进行。

2、妊娠期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胞之间的独立微生物。其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人类生殖道最常见的有致病作用的支原体,特别在孕妇生殖道内阳性率极高。支原体对热不能耐受,石炭酸、煤酚等消毒剂能迅速将其杀灭。性接触沾染为主要传播方式,感染多始于阴道黏膜和宫颈黏膜,可向上蔓延至宫腔、输卵管及盆腔。母婴传播是经血行传播,引发胎盘病变及宫内胎儿感染,或临产时经产道沾染新生儿。间接接触沾染可通过生活用品、衣物、不洁医疗器械等媒介。

支原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支原体感染可致使不良妊娠结局:自然流产、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及新生儿初期死亡的发生率均较支原体阴性孕妇为高。产褥期及围生儿并发症:支原体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支原体可引发新生儿化脓性结膜炎、肺炎、皮下脓肿、脑膜炎、脑脓肿等,特别多见于早产和低出身体重的新生儿。少数患儿还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及血小板减少症。对支原体感染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目前还没有见有关报导。

支原体感染者大多数无症状或为亚临床症状,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加强对公共场所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病原体筛查,及时医治支原体感染者,以控制传染源。患者与性伴随步医治,以避免相互感染。对计划妊娠及已妊娠者应常规筛查支原体,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母婴传播感染胎儿。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严防医源性传播。

对孕妇和新生儿必须尽早做病原学检查,以便初期诊断、初期医治。

3、妊娠期弓形虫感染

弓形虫系散布广泛的细胞内原虫,中国万人感染,其中育龄妇女为-万人,有9万弓形虫伤害儿出身,孕妇感染率为6.25%~32.9%。孕妇初次感染弓形虫后,40%~50%垂直传播给胎儿。哺乳类动物和鸟类是弓形虫的宿主,均为传染源,特别以猫科动物为主。初次急性感染弓形虫的孕妇,不管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可感染胎儿。长时间与动物接触的工种,如饲养员、屠宰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较易感染。抗体阴性的孕妇,新生儿为易感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肿瘤、艾滋病、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医治等均为易感者。弓形虫感染一般多无症状,为隐性型或症状轻微,故易漏诊、误诊。

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先天性弓形虫病由母体初次感染弓形虫,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引发的全身性病变。弓形虫对胎儿的危害程度与感染虫株的毒力和胎儿感染时的孕龄有关。早孕期感染:胎儿受染率17%,由于胎儿小、抵抗力差,一旦感染,损伤基本上是致命的,如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妊娠中期感染约有25%胎儿产生感染,多表现为晚期流产、死胎或出现严重的脑、眼伤害等先天性缺点;妊娠晚期感染:胎儿感染率约65%,因胎儿逐步成熟,发育可以正常,可有早产、死胎、IUGR,或有潜伏的亚临床表现。先天性弓形虫病婴儿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仅10%~15%病例病损明显,85%患儿延迟病发。临床上分为两型,即隐性型或无症状型。显性型为典型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多在生后4周病发,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痉挛、异常出血、肺炎、肝脾肿大、肢体强直等症状。约80%~94%患儿眼球受累,以脉络膜视膜炎最多见。还可有小眼、单眼、无眼及视神经萎缩等。

展开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对弓形虫病的认识;管理好家禽,做好水源、粪便的处理。不吃不熟的肉类食品、蛋类和乳品。不与猫、狗等动物密切接触。对弓形虫所感染的动物尸体、流产的胚胎组织等要火化或深埋。对育龄妇女,孕前进行弓形虫病筛查,对新近感染者积极医治,避免感染期妊娠。孕妇应在初期开始常规血清弓形虫抗体的检测。

妊娠前患急性弓形虫感染者,无需作医治性流产;妊娠4~5个月之内感染者,尤其是在孕初期,除积极医治外,应尽早终止妊娠;妊娠4~5个月以后的感染者,应积极药物医治,医治越早,产生后遗症机会越少。

普及怀孕期感染性疾病医疗知识,加强预防,下降感染率,减少这类疾病引发的不良后果,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中医治白癜风
白癜风有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15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