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血液病学杂志》刊登了发生意大利西西里岛地区两例注射疫苗后发生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尸检病例报告。第一个病例:一名50岁男子(体重90公斤),在接种ChAdOx1nCoV-19疫苗10天后出现腹痛。他没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增加血栓风险的药物摄入史。在急诊室,他出现了严重的低血小板计数,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非常高的d-二聚体。其他血液检查结果正常,除了中度升高的白细胞和炎症血清标志物。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显示门静脉血栓形成,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有较小的血栓。在接下来的4天,入院后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仍然很低,d-二聚体很高,没有实质性变化。给予初始剂量为5,IU的低分子肝素那屈肝素皮下注射,8小时后注射第二次。此后患者情况出现恶化,CT扫描显示大面积脑内出血。多次输注浓缩血小板未能控制出血,患者在症状出现后4天和接种疫苗后16天死亡。在使用那屈肝素前获得的血清样本,经美国Immucor公司LifecodesPF4IgG检测,发现含有抗PF4/多阴离子复合物IgG抗体。第二个病例:一名37岁的妇女(61公斤),平素体健,在接种ChAdOx1nCoV-19疫苗10天后出现腰痛,然后出现强烈头痛。她渐渐地昏昏欲睡,最终失去知觉,医院的急诊室。实验室检查与病人1类似,CT扫描显示上矢状静脉窦有血栓形成,额叶有大量出血。为了控制颅内高压和清除额叶出血,她接受了开颅手术。她在手术中幸存下来,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在首次入院后10天和接种疫苗后23天死亡。ELISA法检测抗PF4/多阴离子复合物抗体反应性,并在血清样本中进行验证。尸检结果。病例1被证实有门静脉和肠系膜血栓形成并延伸至脾静脉,病例2除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外,左上肢整个静脉树有大量血栓形成,从手延伸至腋静脉,右手静脉和右腋静脉均有对称性病变。此外,双脚浅静脉似乎有血栓形成。组织学评价显示血管血栓的存在与出血现象局限在脑膜间隙和局部累及脑。血栓现象也涉及中小血管。图中详细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内皮细胞的激活与炎性髓样细胞的密集聚集有关,可能维持促凝状态和血栓的形成。从临床和实验室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位于异常部位的致命静脉血栓病例与最近描述的病例相似,并发症平均发生在接种疫苗后10-15天,并伴有非常高的d-二聚体和低纤维蛋白原,并有消耗凝血低血小板计数的迹象。临床和实验室均无遗传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的证据,也无血栓前药物摄入的证据。静脉血栓形成伴有严重的颅内出血,这是两者的最终死亡原因,并发生在患者1的治疗剂量肝素后,但同时伴有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没有抗凝剂。这些病例的特点是可以获得宏观和微观的尸检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特别强调了心脏、肺、肝、肾和回肠微循环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VICAM-1(CD)和补体成分C1r和C4d的表达。弥漫性腔内和血管周围免疫反应性的IgM和IgG是微循环的额外发现。CD61显示血小板聚集体弥漫分布于中小血管内皮层,血小板在血管腔内有髓样元素吞噬的迹象。肺微血管内可见散在的cd61阳性免疫反应细胞,具有巨核细胞的形态特征。炎症成分以cd阳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分突出,表现为血管内聚集和可变的单核细胞或上皮样形态,伴有c1r阳性的粒细胞形态的中型成分。对两个新型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VITT)典型病例的尸检显示,在这些死亡病例短暂的临床过程中,大静脉血管的累及范围远远大于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范围。显微镜检查显示血栓栓塞发生在多个器官的微循环和增加炎症浸润。免疫组化分析突出了血管和血管周围粘附分子的表达,如VICAM1,以及CD66b+,CD+和CD61+激活的炎症细胞的存在,也表达C1r。这些发现表明,先天免疫系统和补体途径的激活促进炎症过程,导致多器官微血管损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hl/146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