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才主任是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其医名早已远播。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其专著《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记录了他30多年来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经验与体会。反复研读其中一篇篇精辟的文章,一个从初出茅庐的学子到学验俱丰、医德高尚的中医名家跃然于眼前,他的成长历程,足以启迪每一个从事中医之业的后学之辈。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潜心耕读经典,坚持多做临床,幸得名师指导,重视悟心培养,树立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 1、重国学,读经典,知行合一 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学植根于悠久的华夏文明,其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传统的东方文化一脉相承,休戚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王邦才主任在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思想影响下,认为要学习、研究、弘扬中医学术,必须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否则就不能真正领会中医学理论的真谛,也无法形成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所以他几十年来不仅深研歧黄之道,躬身临床实践,而且广泛阅读文、史、哲、经等知识,有深厚的文学基础。读他的文章既能使人睿智,又切临床实际,更能愉悦心情。中医经典是先人们临床医疗经验的结晶,是中医理论之渊薮。他认为熟读背诵中医经典著作可以终身受益,《内经》是医家之准绳,既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又是一部治病之法书,养生之宝典,必须学深学透;临床医生要提高疗效,《伤寒》、《金匮》必须谙熟于心,临床才能信手拈来,为已所用。书中《内经》探幽,仲景学说读悟,名家探隐等无不折射出他深厚的文学、医学功夫及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治学态度。只有严谨、精细而又学识渊博才能医技日进。 2、跟名师,重医德,继承创新 虚心求教拜名师,学无师无以得高明,术无承无以得传薪。“跟师心得”记录了他多年的从师历程,早年跟随黄志强老师抄方学习,黄老师的豁达与乐观,胆大与心细,承范氏之遗风,中西医融通,处方用药简洁明快给他启迪良多。后师事钟一棠老师,钟老对中医事业的挈爱与专注,为宁波中医的振兴老而弥坚,不辞艰辛的精神使他深受感动。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古今名医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他影响很大。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期间跟随王庆其老师临证抄方,其深厚的国学功夫,对经典的慧然独悟,临证时援引群书之精义,选集列古之良方,屡起沉疴,让他深受教益。多年来他勤求博采,将老师、名家的经验融会贯通,继承中创新,从“临证发微”一章可以反映他多年临床实践的脉络。 王邦才主任在他书的自序中写道:“一个好医生必须品德高尚、真才实学、经验丰富。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你既要有技术,又要有良心,要有换位思考的态度,多为病人想一想,千万不要有太多的私欲和名利心”。他是这么写也是这么做的。 平日他非常忙,没有完整的休息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临床看病、科研、带教、学术交流,时间都排得满满的。除了门诊,平时找他看病的人也是从不间断,只要有时间总给满足。他非常认同中国文化“和”的理念。平时保持和平的心态,作为一个医生是至为重要的。现在出现的一些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除了有一部分是患者因素外,作为医生也应该反思,可能是医生的冷漠、不负责任、一已私欲造成了病人不可挽回的损失乃至生命。正是因为他的“和”理念,构筑了医患之间和谐的关系,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的身心。 3、重临床,勤实践,善治疑难 民谚“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一个医生的水平高低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体现,而医生水平的提高也只有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获得进步,所以要成为学有所成的一名好的中医医生,王邦才认为必须多临床,勤实践。医院管理工作,但临床实践从未间断,每周3至4次门诊,每次门诊百余人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中医的诊疗过程与西医有所不同,要学好中医必须学会思考,做有心人,要重视悟性的培养,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既要广征医籍,博访先知,又要善于探索,反复揣摩,最终才能心领神会,获得独到见解。他将《褚氏遗书》“博涉知病,多诊得脉,屡用达药”,及国医大师陆广莘的“历多达妙,失多而悟其要”作为临证的座右铭。王邦才在临床实践中以善治肝胆、脾胃疾病及内科疑难疾病著称,辨证准确,用药简洁明快,每八至十味药,效果显著。在“临证拾贝”及“医案集萃”中记录了他多年的临床所得。如治疗一伤寒反复寒战高热五十余天,用多重抗生素高热不退,出现耐药及菌群失调,出现腹泻无度,西医邀他会诊,他仔细诊断,准确辨证,扬长避短,停用所有抗生素,保留支持疗法,先用大剂葛根芩连汤加味,3剂而泻止,继用葛根芩连汤合白虎加人参汤,终使多日高热得以消退,后用益气养阴之剂调理而获愈。临床上常见他有独出心栽的用药方法,如用大剂附子与生地黄配伍治疗神经性烦渴,饮水无度;用温柔通补下焦合凉血散血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等,常使一些疑难疾病转危为安。 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55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