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广泛认同和应用的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x10^9/L,血小板减少症的判定标准为<x10^9/L. 血小板减少症属于血液病学范畴,往往就诊于血液科,但其实很多种疾病均可能导致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电离辐射、恶性肿瘤、药物等。造成的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或者影响其在骨髓中的增殖而导致的。 病毒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像一些麻疹、风疹病毒侵入细胞,会使血小板减少。病毒也可能会附在血小板上,破坏血小板。 遗传性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医学上,有很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其直系亲属或者其家族中,也有人患有血小板减少症。 外界理化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抗代谢剂、电离辐射、细胞毒性制剂、浣化剂等理化因素也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在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的治疗时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状,还会使患者出现免疫反应或直接使骨髓细胞受到毒害。 其他疾病影响: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来自很多不同的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等。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瘀点、红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 出现血小板减少症该如何治疗与护理? 1、药物治疗:如使用促进血小板生长的药物,如重组白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 2、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低于20以下,则危及生命,可直接输注血小板治疗。 3、日常护理:患者日常应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而导致的出血不止。 4.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定期复查。 总之,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一旦减少还是建议立即就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166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