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当你在睡醒后发现身体上出现了色红而又凹陷的“压痕”时,你也许会觉得是床上有异物压迫所致。当你剧烈运动后发现身体上出现了青紫而又刺痛的“瘀斑”时,你也许会觉得是不小心的外伤所致。但当床铺干净整洁,你也未曾磕碰,却发现自己四肢躯干出现散在的红点时,你好奇地摸着自己的皮肤,发现这些红点不痛不痒,回想你刷牙时牙龈总会出血,也会莫名其妙地流鼻血,这时你才会感觉异常——“我是不是生病了?” 年9月,王女士一如往常的回到家中,无意间发现自己四肢出现了多处针尖大小、不痛不痒的“红点”,于是她忐医院,抽血化验的结果证实了她的想法:血小板计数/L(正常值:-/L),我生病了。由此,至血液科住院治疗,期间多次骨穿结果均提示造血系统无明显异常,经专家会诊考虑属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打针吃药血小板便有所回升,一旦停药却又再次下降,王女士非常的焦虑。 半个月后,带着这种焦虑,她来到河南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找到李松伟教授。随着王女士对病情的陈述,李教授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王女士的病情做了分析:血小板明显减少,伴皮下间断散在瘀斑,顽固性失眠、口干、乏力、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滑。结合既往检验结果,诊断属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方面,结合症舌脉,辨证属于阴虚内热证,以中医“秦艽鳖甲汤”为基础,养阴清热解毒凉血。经过两周的调理,症状明显好转,血小板开始回升,激素开始规律减量,后逐渐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多次复查血小板计数维持在/L左右,喜悦萦绕在她的心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继续中药巩固治疗。上周二在李教授门诊时,该患者复诊,再次复查血小板都在正常范围,目前已经停药三个月左右,状况良好,只是偶尔睡眠不好,李松伟教授根据其情况简单做了处方调整完善。 那么,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呢?中医有哪些优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过去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出现血小板减少。 本病的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口。男女发病率相近,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60岁以下人群的2倍,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儿童起病往往较急,成人一般起病隐匿。常表现为反复的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亦常见,严重者会导致内脏出血。 本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如:血液病、感染、肝炎、肝硬化、药物以及假性血小板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所以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一定要正规治疗,及时查明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才能找准病根治病。 该病一般预后良好。从西医方面讲,主要是给与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重者需要血小板输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丙种球蛋白、重组活化凝血因子等,必要时给予脾切除。 此病在中医属于“血症”“虚劳”“紫斑”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病主要由素体阴虚、温毒内伏、湿热内蕴、外感邪毒等所导致。一般热毒炽盛证可用清营汤加减,阴虚内热证以秦艽鳖甲汤加减,脾胃气虚型宜归脾汤化裁等,临床需辨证施治。结合最近多例患者的诊治效果,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另外此类患者平时应保证睡眠,畅情志,清淡饮食,有利于病情的稳定。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小文章,使大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具有初步的了解,能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少走弯路。 作者简介:杨琦帆,河南中医院级研究生,专业风湿免疫学,师从李松伟教授。 李松伟教授坐诊安排: 周二上午:医院(东风路院区)免疫内科坐诊(内科一区16诊室) 周六上午:在河南中医院(人民路院区)风湿科坐诊 周日上午:医院(迎宾路院区)风湿免疫科坐诊 大家可以通过“河南中医院”或“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