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巴山腹地的汉中镇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和我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目前全县个贫困村,其中因病致贫占全县贫困总人数的38%。如何让贫困群众摆脱因病致贫的困境?我们一起去看看。 叫张茂珍,是镇巴县盐场镇奎星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从年开始,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村级签约医生。和平常一样,周末她带着健康仪器,准备去贫困户李崇艳家进行入户随访。雨天路面湿滑,张茂珍每走一步都很小心。 汉中市镇巴县盐场镇奎星村卫生室村医张茂珍 今天下雨,我们走路有时候慢一点,天气不太好,到她家里去看一下。每次我们就是一个月去一次,经常询问一下她身体状况。 徒步行走20分钟,张茂珍便来到李崇艳的新家。眼前,这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就是贫困户李崇艳。张茂珍一边询问她近期的身体状况一边测量血压,每次的随访结果都记录在“健康镇巴”这款手机APP中。临走时,张茂珍还不忘叮嘱李崇艳时刻注意身体,按时用药。 您可能不知道,一年前勤劳的李崇艳带着儿子、女儿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吃店赚钱养家。然而,门店刚开两月,李崇艳的身体就感到不适。医院检查,李崇艳才知道自己患上了罕见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疾病。因为担心治疗费用过高,加上家庭经济拮据,李崇艳起初没有选择治疗。然而不到半个月时间,随着病情严重恶化已经危及到了生命,李崇艳不得不面对双腿截肢这个坏消息。 汉中市镇巴县盐场镇奎星村村民李崇艳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想到为什么这个病情,恶化得这么快,心里有一种想轻生的感觉,但是想到不截肢保命的话,连生命的都没有了,孩子怎么办。 面对十多万元的手术费,李崇艳一家陷入了因病致贫的困境。眼看病情一天天恶化,这时候镇村帮扶干部帮助李崇艳,通过社会捐款,以及在民政部门的救助下,最终凑齐了这笔手术费用。 这间40平米左右的房子是李崇艳在镇上租住的,虽然环境简陋,但方便孩子们上学。李崇艳说,这一年时间虽然自己行动不方便,但在孩子面前,她会尽全力做个好母亲。 汉中市镇巴县盐场镇奎星村村民李崇艳 必须得坚强,不坚强就不行,因为他们就是我的动力。然后很多次在家里遇到很多困难,我在家里做饭的话,我两个手要推轮椅,我要拿着电饭锅去洗米,所以说非常困难,有时候只能用嘴叼着东西,去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李崇艳说,目前,前期入院报销的费用已经用在了术后康复期的治疗中。现在她担心,康复治疗期间后续产生的治疗费用如何解决,这该怎么办呢? 汉中市镇巴县盐场镇卫生院院长范近林 我们通过对她进行慢病管理、健康指导、心理疏导、争取让她早日康复。在后期的康复治疗中,她这种情况费用是比较高的,我们会通过民政救助,爱心基金等多种渠道,为她解决费用问题。 同样,在镇巴县赤南镇袁家坝村,今年3岁的小杰,因为两年前的一次感冒,住医院期间被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小杰的妈妈冯小蓉告诉记者,因为当时孩子年龄小,体重较轻,达不到做手术的条件。在这期间,冯小蓉的婆婆因为疾病不幸离世,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丈夫为了搞好养殖,也欠下不少外债,等到孩子要做手术时,家人为了手术费发了愁。 汉中市镇巴县赤南镇袁家坝村村民冯小蓉 面临高昂的娃的手术费,那时候真的是挺紧的,日子挺难过的。 不过,就在冯小蓉为孩子看病的手术费发愁时,去年6月份,当地医生健康扶贫入户了解到小杰的身体情况后,帮助他们一家申请到一笔爱心基金,今年7月份孩子顺利地做了手术。 汉中市镇巴县赤南镇袁家坝村村民冯小蓉 住了15天,出院总共花费3万2千多元,当时自己出院走的是全绿色通道,报销这一块农合加上屈正爱心基金,自己就没有出一分钱。 冯小蓉说,虽然孩子做手术很成功,可她现在却担心,孩子在恢复期间会不会有其它的并发症。采访中,镇上刚好来了家庭签约医生给孩子检查身体,当医生得知冯小蓉为孩子的病情担心时,就一起来到了村卫生室,通过“互联网+健康扶贫”项目,现场视频咨询了孩子县上的签约指导医生。 医生:孩子妈妈你好,通过手术孩子已经治愈了,镇村(签约)医生跟我联系,通过他们检查,看孩子恢复还可以。 在医生的解释下,冯小蓉也放下思想负担,她也期望孩子能好起来,尽快上学。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镇巴县立足贫困人口多、因病致贫返贫占比高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推行“2+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着力构建“互联网+健康扶贫”信息化服务载体等有效措施,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县“健康促小康”的健康扶贫新路子。 汉中市镇巴县副县长李妮 截至目前,全县因病致贫返贫户,由年初的户,减少至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做实签约服务,着力破解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这一难题,让山区群众在健康扶贫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kdmk.com/mbyfl/10915.html |